浏览量:3190|发表日期:2020-01-09|来自:
教 博 印 象
教育创新实践不能固守一个小圈子,应该让更多人理解、评论、实践,在更大范围内接受检验。所以参与本次教博会就是一次碰撞和变革。11月21日上午9点,工作室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进行了一场“工作坊”展示研修活动。本次活动围绕“诠释作业优化,解码深度学习”主题展开。首先在学员林育萍主持中拉开帷幕,学员汪喜梅为大家暖场献唱《我和我的祖国》,大家共鸣合唱,一片祥和的氛围。
紧接着资深学员项思思登场,从拟解决的问题、价值理念、解决方案、标准规则、研发历程与创新等方面揭开“三单”项目面纱,引来在座教育同仁频频点头。第二个实践感悟环节,学员候旭奋、吴宇洁、沈高峰、金燕燕、王兴勇现身说“三单”实践经历与实验成效,为大家解码:书面作业随堂化、学科作业实践化、拓展作业项目化、五环教研、四招教研、三单教学、学校推进策略等项目关键要点。学员们话语刚落,在座同仁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发问、探讨,因为时间关系,也保留了很多问题在工作坊活动后继续交流。最后作为“三单”实验项目策划人张作仁教授以问题形式与会同仁交流分享研修项目的缘起、创新点、实践重难点等,得到现场教育同仁的充分认可。工作坊活动结束后,很多同仁还主动邀请工作室导师及成员一起合影留念。
学 员 解 读
循着理想的路线,行走在“三单”实验的道路上,工作室的学员们都在深入思考着践行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实践感悟环节中,六位学员分别从自己践行的角度与现场教育同仁分享交流。
学员项思思老师虽然工作只有4个年头,但入行就参与“三单”实验项目,她以资深学员的视角解读“三单”实验项目,她指出:“三单”实验项目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聚焦“诊学、导学、拓学”三个教学关键,系统架构“学为中心”课堂变革模型,引领教师立足课堂做真实有品质研究。同时项老师通过举语文课例、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让大家对“三单”实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学员吴宇洁是初中科学老师,她从自己学科的作业实践化、拓展作业项目化谈起:学科作业实践化是设计观察、调查、查阅资料、实验等作业形式,为研判学习起点提供交流话题,也为建构新知识提供丰富经验,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让书本知识在实践应用中活起来。拓展作业项目化,是指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为目的,以项目形式承载学习内容,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寻找答案,并个性化表达问题解决过程;拓展作业项目化旨在将真实世界带入课堂,让课堂与生活连接。学科实践化作业、项目化作业改变传统书面作业这一单一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未来社会需要的“融通”、“应用”能力。
学员侯旭奋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面对初三学生的作业过多的压力,她从“三单”的书面作业随堂化,给大家解读:“学生作业分为课内,课外作业,而课堂教学必须以一定的作业为承载量,从而落实我们的教学目标;书面作业随堂化即把学生课后作业移动课内,这不是课堂里让学生做作业,而是把作业融于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设计诊学单、导学单、拓学单,让学生一堂课中不同时段完成不同的作业,诊学发现问题,导学突破重难点,拓学学习迁移,这样既让学生减少课业负担,又突破学生在写课外作业无法完成的苦恼,何乐不为呢?”
三单实验推广校的沈高峰老师,他从“五环教研、四招教研如何在教研组落地”分享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从点到面,先选择数学组进行实验,再通过重点培养教师进行突破,然后由骨干教师带动全体教师 ;建立常态教研机制,将五环教研和三单教研进行融合,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研高效,教师专业稳步发展、教研氛围日益浓厚、教研效果富有实效!
学员金燕燕一直在一线进行着“三单”教学,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她说:“教师基于三单的教学设计会立足于学生学的立场,带着“让学”意识,综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共同体”、“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学习设计要素,致力于学习单的设计,即期望通过高密度的课堂教学设计,实现低控制的课堂教学。以“三单”为工具的课堂教学,丰富了学生对话的维度,不止与老师对话,还跟目标对话,跟工具对话,跟同伴对话,课堂互动不再是打乒乓球式的单线来回,而是有了更多的如踢足球式的“组织进攻”。比如学生凭借导学单,可以展开互学与辩学活动。在这个过程里,有两类学生,一部分学生表现欲强,善于表达,他们的学习发现一可以替代老师的讲授,二可以成为学习共同体话语的建构点,教师借此创设言语交流和学习思辨的情境。老师成了课堂的观察者,组织者,让出时间和空间,成就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学员王兴勇是一校之长,他从“三单”在学校推进方面给出了宝贵的借鉴建议。他认为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精准分析现状,初步判断想要什么样的预期成果,做好学校某个学科某个学段的试点,试点初步成熟后再推广其他学科其他学段。目标先行,减轻教师负担(如改推门课、三单下水课);评价导向,建立推进机制,(如嫁接职评,推三单教学);专家引领,保障项目方向;平台搭建,展示三单成果(如送教下乡,市区公开课)。
学员的精彩分享得到现场嘉宾的充分肯定,频频发问、交谈。最后进入导师小结环节,张作仁教授以问题形式解答:三单实验项目策划的初衷是什么?引领教师立足课堂做真实有品质研究;研究什么最有价值?聚焦“减负提质”,从作业优化切入,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重构“学为中心”课堂,利用学生差异资源,促进深度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激活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力;怎么研究?如何建立常态教研机制?需要给教师研究路径和方法的支持,改进优化备课、教学常规、学习常规、课堂评价,努力实现 “学生学认真,教师教轻松”的项目愿景。整个活动中,现场同仁全神贯注地聆听,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答 疑 解 惑
工作坊结束后,各界教育人士纷纷驻足“三单实验”展板前,学员则一一解答着热情地急需了解“三单”实验项目的同行的问题,并进行探讨。福建省教科所郭主任也莅临指导:“三单”实验项目站位高,理论架构系统,像一张网,涵盖了课堂变革的许多热难点问题,非常值得推广。并邀请工作室到福建进行交流。还有一位来自广西的教育同仁提出“你们的三阶六学教研是如何开展的?”“你们的三单怎么支持、促进深度学习?”等问题,学员、导师轮流上阵交谈,持续半个多小时,终于他满意地关注了公众号才离开。
为了加深各界教育同仁对“三单”实验项目的理解,摊位前摆放电脑循环播放“三单”解说视频。据不完全统计,全体工作室学员为206名教育同仁作了现场解答,同时更多人扫码“科研力量”公众号,想要进一步了解。在为他人解惑的同时,工作室所有成员也利用午休或每天“摆摊”后之余,围坐一起,继续探讨教学之惑。
“三单”实验项目遇上教博会,这是汇聚,而学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学员与导师、学员与学员进行着交流、探究,这是思维碰撞,是一场真实的现场研修。在这场“三单”实验中,张作仁教授的行者之思,工作室学员的行者之悟,交汇出教学变革不同凡响的景象,正如这几天的参展就是一个缩影,络绎不绝的参观嘉宾驻足观看,得到广泛关注和肯定。
“三单实验”是本次教博会教育创新成果中的一条“小溪流”,但是它也在汇聚着,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继续付出青春与汗水,继续努力与坚持,相信学员们在本次活动中也会有不一样的研修体会,敬请期待明日的精彩内容......
宣传报道组: 汪喜梅 张骏 陈洁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