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王在恩 > 本市信息 > 锁住经典,逐“梦”永嘉——王在恩名师工作室第九次活动

锁住经典,逐“梦”永嘉——王在恩名师工作室第九次活动

浏览量:1152|发表日期:2021-04-06|来自:


3月31日,温州市王在恩名师工作室联合程日东名师工作室、永嘉厉雄燕名师工作室在永嘉城关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联谊活动暨名著阅读“过程性”指导研讨,浙江省特级教师赵群筠受邀出席。上午的三堂《骆驼祥子》名著教学课,“过程性”指导分明,阅读分享真实、思维碰撞活跃,流淌其中的,不只是睿智的教学艺术,更是师生心中那份对经典的珍视。下午王在恩和程日东老师的名著阅读教学经验分享,让与会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追梦·梦碎——《骆驼祥子》导读课

汪显达老师的导读课带领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阅读策略,创设“梦想观察”的情境,开启了“追梦评估”和“梦碎考察”之旅。风趣幽默的老师,陪着学生在书本第1章,寻起细节。孩子们初识了一位要强、上进的祥子,他是那么憨厚可爱,那么的不顾一切追寻自己的梦想。然而,老舍先生毫无悬念地告诉孩子们“理想多半落空,祥子也并非例外”!带着满腹的好奇与无尽的叹息,师生进入了书本第23章、24章相关段落进行梦碎考察。通过阅读孩子们发现起初的有志青年逐渐幻灭,堕入地狱的深渊,一个大好的人终变成了行尸走肉。

追梦路上,梦碎了,人没了,载不动的遗憾。为什么人会被赶进兽群?何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新的阅读之旅,等待更深更广的探究!


救梦——《骆驼祥子》主题交流课

麻淑娴老师带来的是主题交流课,她的设计紧承上一节导读课,仍是一群“观察员”,只是现在,他们不做旁观者,而是要追本溯源,试图拯救祥子最朴实的梦想。“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陌路鬼”导读课的结尾是这节课的梦启。

“梦想观察员”从内外因两个角度探寻祥子的梦碎之因。学生自主、真实、高效地合作学习与展现出彩非凡,让人对祥子的命运发出了无尽叹惋!随后,观察员们基于文本生成了许多想法新奇却温暖人心的点子,希望摆脱祥子悲惨的结局。麻老师顺势给出了中、美一悲一喜的两版结局,继续敲击孩子的心房。尽管,课堂中的拯救失败了,可孩子们却从经典中收获了精神的拯救。


一起追梦——《骆驼祥子》主题交流课“同课异构”

“阅读,最重要的是什么?是真实!是真真切切地去读。”自己真实的阅读,不仅为课堂定下了基调,更给每一个学生的阅读人生开了一扇门。第三节课由省特级教师赵群筠老师带来“同课异构”。采用麻老师同样的设计,在不同的班级开出缤纷花朵。 

赵老师一改前节课让小组代表发言的交流形式,她邀请每个孩子凝练出一句话,归纳祥子梦碎的具体原因。救梦,就该调动更多孩子的支援。果然,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于是群英荟萃,金句频现。我们为每一个孩子的文字和共情动容,更感佩赵老师浑然的真实!赵老师说:“中、美两版的结局,无论选择哪一个,请听从你心,不过可别忘了阅读是个人的,但思考的广度与深度却该是社会的。阅读格局的高远,就是人生格局的高远。”

课后,赵老师又马上为我们作了题为《有意义的学习——唯一能战胜野蛮的希望》的讲座,启发我们,教育要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不是“一个”,而是“每一个”。

走出会场大门,眼前明朗的天,耳畔孩子的笑,身后闪烁着光,雨停了!下午,精彩继续,思维的火花在碰撞。


王在恩老师:或然路径,有效经验

王在恩老师首先肯定了早上两个工作室学员汪显达和麻淑娴老师的课,两节课衔接有度,路径通达,充分体现了我们本次研讨活动的主题——名著阅读“过程性”指导。

接着,王特为我们作了《名著阅读的或然路径》的讲座。

王特从整本书阅读目前存在的问题谈起:学生的阅读时间严重不够,压缩式、随意式的阅读现象依然存在;教师的可为之处不多且随意,考试功能的左右依旧是最大的障碍。

对此,王特指出,名著阅读应该实行“课程式”阅读,老师一定要为学生阅读整本书提供必要的支架,学生在老师过程性的指导下,进行真实阅读。他说这种支架的提供,有四个作用:1.真正有利于学生阅读整本书;2.能引导学生少走名著阅读的弯路;3.善于给学生创设名著阅读的环境;4.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整本书的文本深处。他提倡“压缩教材”,节省教材的教学时间,来安排阅读名著。

王特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操作路径。

阅读进入:感受言语是最佳姿态

阅读指导:三级跳式的课堂教学

成果输出:片段思维和整体思维

拓展对话:深度构建价值体系

真读。王特范读了早上《骆驼祥子》导读课的导入,惟妙惟肖,博得阵阵掌声。

真教。王特以《骆驼祥子》为例,导读课以问题为主,能让学生更好地对名著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导读课: 主要在于“导” 

其作用: 1.引;2.启;3.

不可变味儿 

赏读课:重在“赏”

1.赏语言; 2. 赏手法; 3.赏人物; 4.赏结构。

赏,要建立在整的基础上

可以演、说、论、评、创新、跨越……

整理课:

人物整理;手法整理;跨越式整理……..

真效。王特说批判性思维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所以阅读也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成果输出:片段思维和整体思维

可以让学生谈一个人物;

可以让学生谈一个片段;

可以让学生谈一种理解;

可以让学生谈独到的发现

……..

真悟。读有所用。王特讲述了形式新颖的“爱情”调查报告示例,让学生通过《简爱》、《傲慢与偏见》、《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的阅读,思考“真正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什么上面”。

最后,王特指出,“经典名著,最经典的是思想!它能给学生认识世界、促进精神成长提供范例。”

“读书,是为了读更多的书。”王特的声音掷地有声,与早上赵群筠老师的课堂上的金句“阅读格局的高远,就是人生格局的高远。”交相辉映。

名著阅读的或然路径,是王特根据自己从教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与归纳,既有高屋建瓴的理念,又有具体可行的操作路径,真正贴近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实在,实用。


程日东老师:巧用四读法,真读趣读路

程日东老谈笑风声,聊起自己上学时,读名著是一种兴趣,而当下名著阅读的应试功利性变强,在单元整体教学、项目化越来越热时,课堂留给名著阅读教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如何应对这种新变化呢?程老师深入浅出地提出以下4条策略——

1.读起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先让学生把名著读起来,才能成为下一环节开展的基石。

2.读下去  

程日东老师介绍了南浦实验中学每周一节的“我是演说家”综合课堂,学生从“能够正常表达,顺畅交际”到“口头表达相对精准”逐步进阶。

3.读进去  

读进去,则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支架,如可以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得益发散。

4.读出来   

程日东老师认为,核心素养简而言之,可以概括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名著阅读结合后,教师需要思考的便是名著阅读跟学生的生活和人生如何接轨,让学生在吸收的基础上拓开,读得更广,读得更深。程日东老师笑着说,“我非常赞同王特所说的,名著阅读,要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两位大师相视一笑,他们不谋而合,虽各有侧重,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厉雄燕老师:经典不厌百回读,理论实践多启发

厉雄燕老师作为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再次感谢赵群筠老师、王在恩老师和程日东老师三位大师的莅临,并为大家介绍了工作室目前正在进行的课题,——“项目化”、“泛在化”理念下的名著整本书阅读。

她说,名著阅读的激趣很重要,为此不妨尝试打破教材中名著的固有序列,将几本名著进行重组、整合,借助情境化、活动化、过程化的形式,进行比较阅读、主题探究,从而提升学生阅读的高阶思维。

最后,厉雄燕老师真切地慨叹,经典不厌百回读,而三个工作室在名著阅读的理念上竟不谋而合,而今天的交流也给在座的一线老师们带来更多理论和实践上的启发。门内掌声雷动,久久不绝,门外云奔雷腾,狂风大作,一场暴风雨正在酝酿。不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洗涤出一个崭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