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季迅群 > 本市信息 > 苏浙两地共话学情诊断,模拟课堂演绎图形精彩 ——记温州市季迅群名师工作室第35次活动

苏浙两地共话学情诊断,模拟课堂演绎图形精彩 ——记温州市季迅群名师工作室第35次活动

浏览量:3471|发表日期:2021-07-14|来自:

苏浙两地共话学情诊断,模拟课堂演绎图形精彩

    导语:烟雨霏霏似轻纱漫笼,青苔石阶、墨瓦楼阁静立。青山隐隐如画屏虚掩, 湖边垂柳、檐下新燕飞舞。神秘内敛是扬州,风情无限亦是扬州。

 

202174日,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季迅群老师带领名师工作室学员一行来到扬州,参加扬州市小学数学林俊名师工作室、高邮市小学数学徐宏臻工作室联合举行模拟教学评比暨专家讲学活动。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有杭州师范大学徐丽华教授,江苏省特级教师林俊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徐宏臻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朱小平老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季迅群老师。

本次活动由邗江实验学校吉红翡老师主持,主要包括模拟上课、专家讲座、互动研讨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

模拟上课,演绎图形精彩

为了推进基于实证分析的小学数学差异教学课例研究,18位参赛选手在江苏省扬州市生态科技新城杭集中心小学进行模拟上课展示。模拟上课评比分两个会场同时进行。

    

潘媛媛老师通过描一描,数一数等活动,带领学生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杨悦和王媛老师同课异构,都展示了《角的认识》一课。杨老师从图形上抽象出角,让学生不断辨析讨论,从而理解什么是角。王老师更关注用活动角来建构学生对角的认知。

 

从蓓与龚德雪老师则是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上进行同课异构。从老师和龚老师都注重让学生自己操作体验,通过观察、测量、验证等活动形成有深度的认知。

何芳、杨婧和王耀雅三位老师都选择《认识周长》一课进行试讲。为了突破周长这一难点,老师们纷纷出妙招。有从学生熟悉的跑道外面一圈入手进行教学,也有利用棉线将圆片的周长实实在在地抽象出来。每一种想法都有其合理之处,老师们一直在探索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高蕾老师在课一开始时提出一个驱动性问题:在一个大正方形纸上剪去4个正方形,最少剪几刀?这个问题很快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刘盈盈老师从一维线段引出二维面积,层次分明地引领学生进入《面积的认识》的学习。

 

黄莹老师利用学习单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估一估,铺一铺,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达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目标。

尤俊老师给大家展示了《认识平行》。他从生活现象导入,接着请同学们将抽象出的几组直线进行分类,几何画板的精准使用给这节课增加了亮点。

吴新花老师把图形练习课和连连看游戏结合起来,设计了一堂趣味练习课。重叠连连看,对称连连看等练习环节令人耳目一新。

    刘兆伟老师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分3个大活动逐步突破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教学难点。同一个平行四边形中,沿着不同的高线剪开,刘老师关注到了学生可能会产生的反馈。另外,刘老师还向大家展示了需要把平行四边形剪两次才能转化成长方形的情况。学习活动环环相扣,层次逐渐提升。

余璟老师先带领学生们自主复习四边形的面积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哪个知识最重要的问题,帮助学生自主构建四边形面积的知识结构图。再利用几道拓展练习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最后余老师又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解决问题不能拘泥于公式,而是要学会灵活运用。

朱长和老师的《圆的周长》模拟上课令人印象深刻。朱老师先利用滚动圆片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再在小组探索里深刻体会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课堂中,除了数学知识的构建,朱老师还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

徐轩妮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图形的旋转》。她从孩子熟悉的现象导入旋转运动,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线段的旋转和图形的旋转,在活动和练习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翁叶珠老师展示的是《圆柱的体积》。她从圆柱的体积是什么,怎么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这么求3个层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将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的操作中感受转化思想带来的简便。

1号会场里,林特和季特做了精彩点评。两位特级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季特指出,在学生学习难点处,还需再多思考突破的方法。如如何在周长一课的教学时,就让学生深刻体验一维和二维差异,从而将周长的知真正内化。林特针对《角的认识》一课,较细致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契合学生现实起点地导入新课,让“角”的出场更自然,亮相更独特。接着设计以下指角、描角、折角等层层递进的活动,能让学生更自觉地建立角的表象。

2号会场中,徐丽华教授和朱小平特级教师一一点评上课老师。高度赞扬老师们的认真治学,勤于研究的精神。同时,徐教授还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思考体现什么教学理念。像这样的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内容,你是否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呢?徐教授的反问促进在座教师的思考。相信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老师们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第二环节

专家讲座,共话学情诊断

下午,两个会场的老师齐聚报告厅。季迅群特级教师给大家做了《基于学情诊断,实现精准教学》的报告。季特先展示了基于学情诊断教学研究的发展阶段。四个不同的阶段研究的主要问题在不断深化。研究的问题分别是基于学情的诊断方式研究,凸显建构的教学跟进研究,立足反思的学习策略研究,指向素养的课堂样态研究。

    接着,季特用三个课例阐述三种诊断方式。

   (一)定位式诊断,暴露个性化元认知。

    在教学《面积的认识》一课前,季特提出以下3点思考:周长与面积概念为什么这么容易混淆?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体会“二维空间度量”?仅仅因为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铺不满所以不合适做面积单位吗?季特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定位式诊断,暴露学生对面积的元认知。发现有的学生对面积有初步的认识,少部分学生将周长当作面积。

    于是,在课中,季特精心设计两个关键的环节进行突破。一是通过用手比划一个相框的边框和相片的面来突破周长和面积易混淆的问题。二是出示一长一短的线段,让学生猜一猜哪条线段所在的长方形面积更大。从而使学生产生思维冲突,只确定一个维度的量,还不能确定面积。在这样的深度学习中,学生真正体会二维空间的度量。

 

    (二)达成式诊断,暴露伪认知

    在分享《面积单位》课例时,季特也先抛出她的几点思考:学生的易错点深究了吗?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为什么容易混淆?学生思维障碍点在哪里?学生记住文字是否就代表建立表象了?建构与运用的矛盾如何解决?

    在这一课中,季特大胆开展达成式诊断,通过一个个挑战活动让学生暴露“伪”认知。在不断的诊断、跟进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起对面积单位正确的认知。

 

    (三)挑战式诊断,暴露不同思维层次

在课堂中,如何让学习看得见?如何呈现思维拔节的过程?如何将学生的实践生活经验向数学经验转化?这些问题也是大部分老师的困惑。

季特利用《平行的认识》一课课例向在座老师分享了她的思考。她将20分钟的常态课内容融入2分钟的微课,在课堂里让学生看微课自学。然后引导并鼓励学生在挑战活动中自主生成多思维层次的作品。在挑战式诊断中,看见学生的改变,看见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看见学生的数学经验的累积。

 

第三环节

互动研讨,碰撞思维火花

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大家在一起交流,每个人都会有更多的想法。互动研讨环节就是思想碰撞的平台。

 

林特对比季特的诊断研究,指出他们工作室的学情分析更多的是为教学设计服务,而季特的学情诊断更重要的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真正将学情诊断用于课堂中的实践对今天在座的老师来说都有启发。

有的教师提到听了季特的讲座,反思到自己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是否能看得见,这样扎实的诊断研究方式和方向值得我们学习。有的老师更坚信多学多做出真知。徐宏臻特级教师也提出自己想法:未来教育—基于学生,基于学情,为学服务。

最后林特总结并提出期盼,希望各位老师在这个平台上能走得更快、更高。今天的学习活动结束了,但是真正的教育教学研究是学无止境的。

结语: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知识如海洋般浩瀚,教研如阳光般无边。愿我们的一点一滴的思考和实践,能泛起知识海洋的一点涟漪,增加教学阳光的一丝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