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力量锻造和凝结科研气质
科研有力,成长有道,公益有光!2022年1月22日,浙江省张作仁名师网络工作室、温州市张作仁教科研名师工作室的第三批学员结业暨科研力量2030成长计划·公益百人团成立活动在龙湾区文昌幼儿园举行。来自市内外教研员、名师、教师代表及慕名而来的科研同仁齐聚一堂,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共享科研真实力量。
-科研我成长:研修印记-
2019年,温州市张作仁教科研名师工作室招录17名学员,整合浙江省张作仁名师网络工作室15位学科带头人科研资源。组织架构前瞻:一设《六条约定》,二有明确分工管理,三做持续推进“作业优化·三单学习”实验项目,系统规划、年度计划、活动策划。研修两年多,工作室导师金针度人,线上线下大小活动多达29场,引领学员共读一本书、共上战疫课、共学专家课、共研线上学,在困顿时寻找破局出路,把小小力量融入国家命运。本着“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享未来“教育理念,工作室不仅引领学员勤修内功,同时示范辐射,福泽四方。
“三单”实验,一张科研成果金名片,三单·五环、三段·四招、三阶·六学、三课·三评,以促进深度学习为目标任务,以优化作业为行动策略,以三单手册为变革载体,高预见,高结构,高实效,从实验校试点到基地校推广,从温州到衢州、台州、金华,从浙江到福建、新疆、西藏,从区域实践到珠海全国教博会成果展等,一路创造庆典、一路抱团清歌,过化存神,润泽生命,引领生命。
工作室量身定制出品的《科研力量:从思维到气质》研修印记分三篇章,剧情取材取景两年里伙伴们从我到我们、无中生妙有、抱团砥砺前行过的日子、关键节点、成长故事、感言以及我们用我们的方式与微薄的力量践行习总书记的号召:把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真实、品质,震撼、泪目、温暖,堪称“奥斯卡”大片。
-科研我故事:个案分享-
如果说,工作室研修总结VCR大片还看不过瘾,那么,让我们再来领略真人版科研我故事:优秀学员专业成长个案分享。
学员张丽以《感触、感动、感恩》为题,从“团队的引领、研究的行者以及更好的相遇”三方面对自己两年的工作室学习时光娓娓道来。期初张导师的工作室研修规划为她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身边暖心的科研伙伴更是给予了她莫大的帮助与鼓励。在一场场活动中,她默默潜心学习,努力践行三单。她在“善读”中幸福行走,在“研磨”中一路前行,在科研上努力追光。正如她所说:再小的努力,乘以365都很明显。再大的困难,除以365都变得微不足道。
学员陈洁琼以《科研:新教师成长的光》为题,从教四年,她围绕专业上、行动上、思想上向在场的学员分享自己内心最朴实的科研故事。在专业上,她从一节失败的公开课中亲触到三单实验的力量,经过两年慢慢修炼成“三单仔”的课堂之旅;在行动上,她尝试每一回校内外的比赛,凭借科研思维取得一次次可喜的成绩;在思想上,她在导师张教授的影响下,学会选择、坚持、感恩和生活。最后,她表达了对导师张教授和她原来的王校长的感恩之情。科研,于她而言,是成长的那道光。
学员林育萍以《优秀的另一种理解》为题,叩问:什么是优秀?学生时代可能是成绩;工作后可能是业绩;而她在获得满满的荣誉后没有幸福太久,却在两次重大失败中领略到优秀的另一种理解。在工作室的两年时光里,她用教学业绩呈现着科研是一种思维;在师父和同伴陪伴鼓励下感受着这份科研力量;在这两年的挫折经历中,铸造着自主反思,幸福成长的科研气质。深刻的领悟到这个世界从来没有无比正确的选择,心之所向,便是自己的光源。愿她今后无论遇到什么,都能让自己成为自己的那束光。
-科研我更好:个性颁奖-
优秀学员专业成长个案分享,无不诠释着只要自己愿意,每个人都可以与更优秀的自己邂逅。同时,个人成长离不开团队,学会赞美,学会感恩,不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很重要。人与人之间、人与团队之间都如此,首先要能够互相发现对方的优点,然后相互取长补短。工作室深谙其道,通过学员两两认领互写颁奖词,让每一位伙伴生命经由同伴、经由科研力量跃然纸上、定格心间、温暖彼此。
伙伴们为了完成这份殊任,各个摩拳擦掌、火眼睛睛、全息透析、引经据典,从生活、为人、特长、敬业、担当、贡献等挖掘酝酿与之相处两年的伙伴们专属颁奖词与奖项,终于新鲜出炉......(见上篇公众号)
每个奖项可谓含金量十足,真实有品质又有革命友谊。导师张作仁教授给每位学员颁奖并一一合影,寄语:认同跟随、真诚交往、教学相长、未来可期与大家共勉。带着导师善嘱咐与伙伴温暖革命情谊,伙伴们雄赳赳气昂昂向更优秀的自己奔赴。


-科研我故事:个案分享-
颁奖是结业的仪式并不是成长的终结。因此,此次结业既是自主开班。科研力量2030成长计划·公益百人团是导师张作仁教授发起的面向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教科研素养提升行动项目。工作室通过层层选拔,确定18位成员成为第一批“科研力量2030成长计划·公益百人团”成员,而这18位成员都要围绕“过去我有哪些成长经历让我感受到科研是一种力量,未来我准备如何做,让科研真正成为一种成长力量”话题展开6分钟主题演讲。
由于疫情,此次线下主题分享12位,外省6位线上主题视频分享。成员们的分享展现了各个领域潜心教育、工于匠心的教育实践与影响,无不让在场的伙伴感动同屏。
成员何萍老师演讲主题《用写作的方式理解教育》。为什么“教师的学科功底提高则德育能力也会提高”,“班主任首先是教学,其次是人格”?何萍老师以这两个问题开题,为大家讲述了她从2009至今的三个科研故事。围绕着“第一次发表论文”这一关键事件讲述了她的阅读写作史,围绕着“指导青年教师上课”这一关键事件讲述了她的课题研究经历,以“建设之江汇课程基地校”这一关键事件讲述了她的课程观的成长史。她用写作的方式获得科研力量,理解了“学科育人必须用学科的方式”。
成员鲍小珍老师演讲主题《当阅读遇见科研》。2018年,她带着工作室第一届学员做《基于跨界统整的多维度童书阅读实践研究》,研究方案被推荐到省里立项并结题。此后根据课题相关研究的盲点、难点、重点与热点,又延伸出7个市级子课题,1个省教科规划课题,串起了一条“不断反思、不断升级”的阅读链,铺开了一张“以点带面、横向拓宽、聚焦点纵向深入”的科研网,形成了“为生活真实、生长高效、生命丰盈而读”的阅读观。未来,她想引领更多的人行走在阅读科研双轨并行,师生双轨共长的路上。
成员郑志聪老师演讲主题《科研减负,未来可期》。他针对当下系统发展实践中遇到的瓶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加大政府资金投入、提升笔迹的识别率、寻找防近视屏幕的材料,开发学生防沉迷系统四大策略性建议。未来憧憬:利用“教研+技术”,打造作业智能批改系统,让教师减负成为另外一种可能,让教师不用改作业的幸福时代到来!
成员陈学辉老师演讲主题《一心科研逐梦,一路辉光日新》。他从研究让他看见自己的光彩,帮他实现了从普通教师、骨干教师、区域教科研管理者的转变,思想因研究的磨砺而更加闪耀。研究,让他看见集体的智慧,不管在何处,只要坚持向真实有品质的科研行进,就能在教科研的求索中不断提升教师、改善学校、泽被学生;研究,让他看见区域的改变,在一对一把关、点对点解惑、面对面指导中,针对性突破难点,引领区域骨干力量逐步塑造成型三个方面,不断照亮他人,也因此成就自己,这美好的愿景正是他教科研一路行走的力量源泉。
学员项思思演讲主题《遇见科研力量,预见专业成长》。她回顾了课题研究经历,分享自己从成员,到执笔,再到负责人的身份转变,从区级课题,到市级课题,再到省级课题的层次进阶。她感恩在导师张老师手把手的指点下,自己一次比一次更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也在一次次课题研究亲历中深刻感受到“科研是一种力量,让教育教学的另一可能成为现实。”她在课堂做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反馈给课堂,她的学生就是最真实的受益者,学生成绩的稳步提升以及自己所获得的各项荣誉,让她坚信立足课堂做研究是一条康庄大道!
学员王兴勇校长演讲主题《教科研伴我幸福成长》,他从愚见师傅,遇见科研,预见方向三个维度,阐述了教科研如何让他从零起点、到三单项目实践到项目实践思维的拓展与迁移,不仅提升了专业学习力、专业判断力、专业领导力,同时,学校形成了以培养学生的“一观两素养”(价值观、健康素养和创新素养)为方向,的立德树人体系与项目。他由衷感慨道:作为管理者,要有行政的领导,更要有科研的领导,科研才是真的领导力。
学员王崇微校长演讲主题《提一盏科研心灯,愿行幸福研究路》,她几十年如一日,带着科研思维 ,经历从学科教师、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学副校长、校长等岗位,调过四所学校,每所学校都有她的科研痕迹与经由科研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与成效。科研与她而言,让她学会了无中生有、肯定自己、从我到我们的生命蜕变。师愿同愿,与科研力量公益百人团同行是她的未来愿景。
学员金燕燕主题演讲《科研,你是我的眼》。科研,让她慢慢更清楚地看见教育世界里的人、事、物、理,同时也看见自己。看见人。同样带着“爱”的名义,是一届届学生教她学习爱的“博大”与“深沉”。从“爱之深、责之切”至认识到“存在的即合理的”。她逐渐明白,看见教育世界是一种接纳与包容。看见事、物、理。科研路上,她慢慢地将点点滴滴的实践与教育学、心理学、名家教育思想联结起来,这让日常流水工作仿佛有了皈依。守得初心观内在,外联科研促共生。看见教育世界的“我”的意义。她懂得让世界看见自己是一种从容与淡定。肯定“概念化的自我”,承载“传道受业解惑”的使命。也不忽略“我”也是“一个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提升“自我意识不断发展的自我”。正视教育教学生活中一切外物的投射和回响,无论悲喜,不论好坏,皆是她的修行。确定“我是我的观察者”,学习接纳自己,放下自我的建议,有一定的觉醒、觉察力。变“固定型思维”为成长型思维。在科研实践中,用行为寻找亮点,改变自己。而改变自己是最有效的认识自我的方法。
学员程晓敏主题演讲《科研:静悄悄的生命成长》。2019年有幸加入张老师名师工作室学习,高端的研究团队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她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视窗。爱尔兰诗人叶芝说:“当我们处于成长的时刻,就是幸福。”当我寻找到更好的自已,希望能与更多教师成为“音乐教学与生命成长”的探寻者。诚如师父在工作室群里所言:结业即是自主开班。预祝自主开班的每一位同行者都能化身为科研力量的传递者……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科研力量2030成长计划·公益百人团”成员,他(她)们在一起必将助力科研力量成为教育莲花邦。
-科研我未来:导师寄语-
未来十年,你会做什么?你想过吗?、大家可能会说:未来太遥远了、变数大,想了也没用、到点再说.....,可是,张作仁名师工作室导师想过,并将我们描绘好了10年蓝图,成立了科研导师公益团及项目。
未来我们做这些:启动科研力量2030成长计划,组建科研导师公益百人团,助力乡村“小而优”学校教师科研素养提升;“三单”实验2030计划,基于作业优化促进深度学习研究,为指向“未来教育”课堂变革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未来教育2030品牌计划,培育未来教育标杆,打造科研成果孵化与推广应用平台。
心动否?心动不如行动,张作仁名师工作室期待有愿心愿力的科研人同行,为教科研点赞,代言、赋能,让教育教学生活更美好。
未来,咱们科研有力量。因为,我们坚信科研是一种力量,让教育教学另一种可能成为现实;我们努力重构研究范式、重塑学术匠心、重建成长机制,引领教师立足课堂做真是有品质的研究。让我们自信、勇敢直行,定会遇见团队,看见创新,预见成长。
未来,我们期待,科研有力,共育研修特色。成长有道,共绘未未教育。公益有光,见证科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