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蔡呈腾 > 本市信息 >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温州市蔡呈腾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第4次活动

行而不缀,未来可期——温州市蔡呈腾初中科学名师工作室第4次活动

浏览量:114|发表日期:2023-04-20|来自:



    2023418日,温州市蔡呈腾名师工作室第4次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魏锐副院长、温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黄华处长、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张寰宇副院长、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科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黄鹏飞老师、工作室主持人省特级教师蔡呈腾老师、省特级教师谢杰妹老师、工作室全体学员参与了本次活动。

    

随后,来自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木天乐老师以及工作室成员黄旭曼老师依次进行《月相》第一、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展示。

 

木天乐老师以同学们生活中对于月相的前概念认知为引,引导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设计制作月相仪,并在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过程中不断完善设计,依托模型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让学生对月相的成因有了初步且深刻的理解。

 

黄旭曼老师在木老师课堂的基础上,提出“为什么不是每个农历十五都是满月”这一劣构问题,利用学生自己选择的评价量表,通过认证推理完成月相仪模型的迭代,利用建构的模型解释月食现象和反驳地心说。两堂课均突显了科学建模的过程与科学思维,体现了科学本质观。

 

1300,下午的活动准时开始。首先是工作室主持人省特级教师蔡呈腾老师对上午的两节课进行说课。蔡老师从“依标设计、依标上课”两个维度介绍了两节课是如何依托课标进行设计和课堂教学。两节课依托面向未来课堂的问题解决路径,引导学生在不同视角下理解科学,在“尝试、权衡、判断、质疑、赞同、否定、完善”中完成对模型的迭代,同时建构相应的知识体系。

 

 

    其后,由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师生沙龙。老师和同学们在沙龙活动中向大家分享了项目化学习开展过程中的心路历程,都从自身的角度,讲述了自己和项目化学习的故事,大家从一开始的迷茫、担忧和不理解,再到后来的乐在其中、取得卓越成效,二外的师生们在这一场变革中都受益匪浅。

 

    

 

    随后,省特级教师谢杰妹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项目化探索历程,以校本化真实案例,通过校园场景的确定、真实问题的转化、问题支架的搭建、项目评价的设计四个维度,向老师们深入介绍了如何利用“一卡一单”,基于校园场景进行微项目开发。

 

    之后,由蔡呈腾老师作《例谈评价量表核心维度促深度学习》经验分享。蔡老师首先提出了自己的两个核心观点:深度学习是项目学习的生命线,评价量表的核心维度是促进深度学习的关键。并以《再探欧姆定律》、《探秘土冰箱》、《力的测量(二)》、《月相》四个实例向老师们分享了利用评价量表核心维度促深度学习的四大策略。

 

    随后,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科学教研员黄鹏飞老师作《项目化学习评价量规的设计要点》经验分享。黄老师以“简易泡沫灭火器产品评分表”为例,向老师们举了评价量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通过具体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出评价量规的六大设计要点,并根据要点引导老师们对“简易泡沫灭火器产品评分表进行改进”,在实操过程中促进对设计要点的理解。

 

    活动的最后,魏锐副院长作《项目学习的“教—学—评” 》专题讲座。魏院长首先肯定了温州初中科学团队在项目化学习探索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卓越成效,对两节《月相》展示课的“不可思议”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并向老师们分享了自己开展项目化学习研究以后积累的宝贵视频资源。随后,魏院长从“教什么、怎么学、如何评”三个方面,展现了自己对于项目学习的深刻理解,在场的老师受益匪浅。

本次工作室活动既有富有深度的课堂展示,又有专家的经验分享和讲座引领,通过本次活动,全体工作室学员对于项目化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为今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图:温州二外,文:王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