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10月27日—29日,温州市钱勇体育名师工作室第8次活动在温州市教师教育院洞头分院举行。在新课程实施之际,根据《温州市中小学项目化学习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钱勇老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积极探索新课程视域下的项目化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因此,策划了此次“聚焦大单元教学,探索项目化学习”主题活动。

一、理论学习
在此环节,钱勇老师作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主题分享,他阐述了项目化学习内涵特征和新课程理念之间的关系,指出体育教学融入项目化学习,可以助推新课程理念落地,并提出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目标素养化、内容结构化、方法问题化、组织小组化、评价全程化的教学建议。

二、单元探索
1、指向内容结构
温州市籀园小学郑小真老师在她的分享中表示要把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化成体育学科的知识,并运用在体育课堂中。知识体系结构化,在各个学段中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在设计项目化学习的起始阶段要搭建学习支架,然后再逐步完善和进阶。

2、指向问题驱动
温州中学陈宗珊老师与大家共同探讨了如何在关键问题驱动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思路。从单元设计的核心任务出发,设计问题链,老师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为自己设置个性化的“学练方法”,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指向小组合作
瑞安市红旗实验小学叶星老师通过一节常态课告诉我们,小组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是项目化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通过小组化合作,能帮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和提出新的结构化问题,从而实现学习支架的再次搭建。
4、指向过程评价
温州市第三十九中学陈李贵老师通过“篮球快速转移球”的大单元设计,主要从评价的定位,评价的设计,评价的探索三方面与大家进行分享,对有效构建评价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解读,也对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设计和落实评价体系指出了方向。

三、案例探究
本次活动有九位教师与大家分享了参与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案例,让我们看到项目化学习运用于体育教学的可能性。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黄茜茜老师认为,在开放性项目的项目化学习中,问题链的设置与解决是有迹可循的,可以通过对技战术掌握的情况进行逐级递增设置,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与练,能够很快达成阶段性目标。平阳县中心小学程栋前老师提到上一级问题链的解决预示着新的学习支架的再次构建,从而达成终极任务的完成。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陈展华老师在开放性项目的项目化实施过程中发现,此类项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相对较复杂,原因是个体差异的不同,导致达成任务目标的时间有长有短,完成效果有好有坏,这时候需要教师正确的指导及引领。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孙林林老师在他的项目化学习案例中,体现评价的精准化是有目共睹的,在定时定量的练习任务完成后,达成目标的程度很容易被量化出来。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王珍老师则反映在闭合性项目的学习支架搭建过程中,问题链的创设遇到了瓶颈,后续进阶的任务问题很难继续,还需要大家多多给予意见和改进措施。

永嘉县瓯北第二小学邵呵呵老师结合自己的篮球课堂实践分享了“项目化学习”在小学篮球教学中设计与实施;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宋肖杰老师从“跳绳”项目出发,结合理论分享了基于“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的实践研究;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孙海鹏老师从本校“足球”项目出发,浅谈了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足球教学实践探索;同样来自杭州江南实验学校的陈慧丽老师从高中学段出发,谈到高段体育项目化作业——学生个性化锻炼表的探究。

四、课例研究
在叶星老师《篮球:曲线运球的运用方法1》和林如意老师《排球正面垫球的练习方法(四年级)》的课例分享环节,通过直击体育课堂教学的真实现场,感受了项目化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做法与成效,进一步坚定了体育教学实施项目化学习的信心。


工作室导师谭修平老师指出,本次课程丰富性就在于有专家讲座,有观点交流,有课例研究,还有经验总结等,小组合作学习呈现出了新的样态。

在整合、破壁、转移中形成系统性、完善性、个性化的项目知识和技能体系,这就是项目化学习视域下的整体思路。

工作室主持人钱勇老师总结说,探索项目化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期望学员们通过这次系统学习,进一步探索体育学科的项目化学习,做应该做的正确的事,为学生上好每一节课。

文字|林 艺 金 海
图片|黄伯峰 彭 宇
编辑|陈夏露
初审|郑小真 陈李贵
终审|钱 勇

(本报道已于2022年11月3日发布在钱勇体育名师工作室公众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