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林志辉 > 本市信息 >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例研专题培训——温州市林志辉“名师送教”第26次活动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例研专题培训——温州市林志辉“名师送教”第26次活动

浏览量:1881|发表日期:2023-07-16|来自:图文/陈晔

追逐六月的微风,沐浴初夏的阳光,享受收获的喜悦。6月13日,温州市林志辉(第三期)名师工作室第22次活动携手鹿城区小学数学落实“双新”关键问题结构化教学课例研讨活动如约而至。此次活动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鹿城区教研员杜丽丽老师为我们指指点迷津,上午安排了三堂课例展示和杜老师点评,下午安排了一堂课例展示和林特的专家讲座,在浙江省特级教师林特和团队的演示指导下,学员们全身心投入到图形几何领域的世界里,不断汲取知识和经验,在“有学生、有数学、有技术”的课堂和思考里畅游。

第一节课是来自滨江外国语小学的陈晔老师带来的《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陈老师紧紧围绕“30+40=70”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让人一眼看出在做加法。通过反馈合并型、添加型和比较型三种类型的加法,并结合图式勾连,逐步建构加法的模型。再在加法模型中,寻找减法,明晰减法是加法是逆运算。最后还是借助直观模型,解决抽象的关系问题,拓展到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课是来自水心小学的叶婷婷老师带来的《倍的认识》,叶老师从两个量的比较入手,学生从比多少再到认识倍比,抽象出1份和2份,建立倍的模型,再从2倍到多倍,在学生多元的创造里,在不断的变与不变当中,不断丰厚倍认识,建立倍模型。

 

第三节课是来自仰义第一小学李乐敏老师带来的《圆的认识》。李老师从学生熟悉的距离学校300米的点可以在哪里?从散点到密集到圆,初步认识圆。再通过让孩子多次画圆,感受圆心决定位置,半径决定大小,在层层递进的画圆过程中,学生不断通过想象、操作,几何画板动态演示、逐步感受到圆的本质“一中同长”。最后,通过小亮也距离300米,勾连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在不断的想象中,丰厚对圆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三节课后,杜老师进行了现场点评与答辩,杜老师提问三位老师”如何在自己的课中体现结构化?“,并在与在场老师的交流中,在论课和说课的过程中更清晰设计时背后的意图。

 

下午第一节是来自仰义第一小学的胡微静老师带来的《四边形的认识》。胡老师从前测进入,从肯定不是四边形的图形入手,学生自然而然的会描述四边形的属性“边”和“角”,再通过辩析长方形和正方形将其纳入到四边形家族;最后再补充四边形还需要封闭的特性;第二环节再让学生画与众不同的四边形,求同明知本质,突破凹四边形的难点;第三环节再让学生添一笔,能分成几个四边形,在想象操作中,再次丰厚四边形概念的认识。

最后,由林特为我们带来专家讲座《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一些思考》,林特围绕“我注六经”六经注我“两个板块分享。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学?抓住核心和本质。使朦胧的更清晰,让无绪的更有绪,让实践的更坚定相信林特的讲座让在场的教师对几何直观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