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李娜 > 本市信息 > 基于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主题教研活动——温州市李娜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基于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主题教研活动——温州市李娜名师工作室第七次活动

浏览量:1101|发表日期:2023-07-30|来自:温州市李娜名师工作室

五月的夏日,阵雨绵绵,听,雨点儿滴滴答答,正谱写着“合作”的协奏曲。

5月26日,温州市李娜名师工作室(第二期)的成员相约于温州市籀园小学开展第七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

本次活动主要有项目化学习研讨课、成果交流、学生项目化成果展示、课堂观察反馈、提炼总结等环节。


研讨课《自相矛盾》


活动伊始,籀园小学的杨显攀老师对课堂观察进行了任务分配。

接着,是来自籀园小学的鲍磊鑫老师执教的项目化学习研讨课《自相矛盾》。鲍老师的课主要分为三个板块:读懂故事,通过读通读好故事,检测背诵,最后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盘点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和合学两个任务,将文本和《金牌销售4W的秘密》学习单进行对比,进一步总结楚人卖矛和盾失败的原因;小组合作设计方案,拿出最优的方案进行介绍,并模拟销售。整堂课,文本阅读和实践探究相结合,将语文学科本位知识落实到了实处,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从知识性的学习上升到学习能力的发展。

学生活动

一节80分钟的大课,学生们意犹未尽。课后,主持人李晓燕老师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学生语出惊人:特别项目化;特别完美,无话可说。从学生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带给学生的是满满的收获。

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

研讨课后,鲍丹丹老师做《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的成果交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项目化学习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女子,既美丽又神秘莫测。鲍老师分享了籀园小学五年级教研组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故事。她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项目化学习的流程:抛出驱动性问题、知识与能力建构、探索与行程问题、评价与修订、公开成果、反思与迁移。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水浒人物Cosplay,制作英雄人物图谱,英雄人物猜猜卡,设计产品,召开产品发布会,“籀园诗歌”项目化学习活动,“寻找中华传统节日代言人”项目化学习等一系列的活动以及成果展示,无不让在场的所有老师眼前一亮。

来自五年级的陈语淇同学给我们带来了《我们这样读“水浒”》的项目化成果展示。她分享了自己和同学们在不同阶段读水浒的不同感受。从一开始比较排斥读,到最后爱上读。她们就这样一路读,一路收获。

PBL: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随后,课堂观察的老师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反馈。杨显攀老师的《PBL: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讲座让我们醍醐灌顶。杨老师指出,是不是一节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课要从是否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本位知识和语文要素是否落地,是否用语文的学习方式开展项目化活动,学习成果是否有语文性几方面思考。他强调:PBL,是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它可以让学生灵活地掌握和理解学科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课堂和未来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包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些沟通、学会学习、学会伊利六个维度的基本能力。

活动总结


最后,李娜老师对此次活动做了总结。李老师充分肯定了老师们的付出与努力,并嘱咐老师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理论上要有新的迭代。李老师还特意为伙伴们准备了一份礼物,《爱育有方》《大单元识字教学》,激励大家在小语的路上奋力前行。


富有启迪的活动于润物细无声中结束了,但引发的思考和探讨仍在继续。对于工作室的伙伴们来说,这是一次更新观念、增长智慧的好时机,更是一次打开新局的良机。

学员体会

刘素桃:

5月26下午,我们冒雨前往温州籀园小学,为了见见温婉可亲的李娜老师,更为了看看语文项目化学习真面目。不管鲍磊鑫老师学习研讨课,还是鲍丹丹老师成果展示报告,抑或陈语琪同学项目化故事交流,还是老师们现场课堂观察反馈生成,都可以说是一场精神盛宴!尤其是陈语琪同学《我们这样读“水浒”》展示,一开口就把我吸引住了,孩子声情并茂讲述了读《水浒》心理历程,一路读书一路收获,项目化成果在孩子身上得到完美的展示。哇,好一个别人家学生!一下子喜欢上这个孩子,羡慕之感油然而生,倘若我有这样学生多好!优秀学生呈现的背后是爱岗敬业的老师默默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们在背后做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努力!的确,想要学生成为别人家学生,先努力做别人家的老师,默默勤耕耘,静静待花开,不管是核心知识再构建,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还是对学生高级思维培养,我想应该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努力创建出属于自己的项目化学习模式,静待在项目化学习下我们的语文生命之花灿烂。

吕丽丽:

项目化学习,于我而言是一个很难的课题,在昨天却能真真切切听到项目化的课程,真的是太幸运。一节《自相矛盾》我看到了一系列的活动:读故事,说故事,谈矛盾,讲方案,做销售,正是这样一系列的项目活动,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有条有理;有节有奏地进行着。也让课堂生成成为了课外的支架、让学生们不仅仅是课堂有所得,课外也有所获!

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后,项目化学习不只是老师课堂上演绎的课程更应该是学生成长过程的经历,从读到演再到创,无一不体现着项目化学习的优势!

肖朦朦:

关于项目化学习,其实是只知其名,不知其然和所以然。但是,听了鲍丹丹老师的报告,因为最近刚好在做关于素养作业“快乐读书吧”这一块,让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一个概念。我对于项目化学习的一个认识,就是学生边学边用边创造。在进行项目化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够将自己的所学运用起来,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让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一个反复的探究,同时,让孩子们能够主动合作起来。但是我觉得这也是对老师的一个极大考验,就像龙港实验小学的校长所说的,老师们要潜下去,再把孩子们拉上岸来。因此,还是回归到老师身上,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有能力把孩子们一步步带上来。让孩子能够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的前提其实也是老师能够成为一名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道路阻且长,共勉。

王芙蓉:         

此次参加籀园小学的项目化学习校本教研活动,让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一堂80分钟的大课,学生们的脸上没有一丝疲倦,甚至是意犹未尽,这是项目化学习的魅力。鲍丹丹老师的分享,更是让我打开了眼界。杨显攀老师的讲座,让我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多的认识与思考。原来,项目化学习问题的界定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凌驾于学生的思维点上,要建构符合学生认知经验水平,学生有能力去解决进而丰富自己知识储备的问题。一堂好课,不在于老师是否讲好,而是看能否与学生共同参与体验,学生生成多少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目标也不在于传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看提升了学生多少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多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化学习对我们老师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老师要有高水平,多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要有和学生一同成长的耐心和责任心。

项目化学习让我看到了孩子们一双双探究的双眼,对知识的渴望探究的双眼,他们切身的体验促进他们更热情,更自由,更富有创造性的投入到对世界的探索中。 

李微微:

听了籀园小学杨显攀主任关于《PBL: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这一主题发言,让我们对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的确,近期各种新概念高频出现,从深度学习到大单元主题,从项目化学习到核心素养……一个概念还没弄清,另一概念又接踵而来,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发言中,杨显攀主任对这些新概念进行了归类、梳理,他认为:深度学习是理念,项目化学习、大单元主题教学等都是方式和路径,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则是最终目标。听过之后,我才恍然大悟,真的是有“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之感。

籀园小学鲍磊鑫老师的项目化学习研讨课《自相矛盾》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尝试和突破,很具独创性。鲍老师通过驱动新问题,建构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引领学生深入学习,综合体现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大核心素养的发展。三个学习活动既相互独立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教研活动的三个观察点:学科知识落实、思维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也分别与三次学习活动相对应。从课堂设计到课堂观察,再到数据反馈,对标对点,主题突显,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呈现了一次扎实、有效,精巧、独创的语文教研活动。籀园小学语文团队的实力令人赞叹,籀园小学语文教师的钻研精神令人佩服,我们今后的教研活动也应努力朝着这样一个方向去努力和改进。

金婵娟:

本次项目化学习,实则是一次头脑风暴,刷新我对项目化学习的认知。由于学校也有不少项目化内容,但接触都是长时的,以实践活动形式铺展开,本人也更注重实操层面,没有去思考背后的原因。

鲍老师《自相矛盾》项目化教学,使我明白,项目化教学需改变教学思维,除了学科本位知识外,更要提升学生思维,培养解决真实问题能力。学科本位知识学习——拓展链接——解决实际问题,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一般为“准备、建构、应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显攀老师的《PBL: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使我使我对深度学习理解更深入。项目化学习,要以生为本,设计好驱动性问题,生生合作互助,以评促学中提升高阶思维。项目化学习,更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及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钱娟娟:

本次项目化学习中有两点给我启发很大,一是语文课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矛和盾》这一课如此受学生欢迎,主要是因为取代传统一味的听,学生在探究、合作、思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当然,这样的课延伸性比较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难以操作,但项目化的理念值得学习,真正地做到了“以生为本”。二是整本书的阅读项目化,操作性强,趣味性高,非常值得实践。从课内的《武松》入手,将课堂示范作为进入项目化学习的钥匙,我觉得是很好的,因为课堂教学能起到示范、释疑、推动作用,因为是教材内的文章,老师会更注重也更懂得进行阅读策略、方法的指导。项目化学习不仅仅是活动,更是巩固语文能力的手段,比如制作人物卡猜一猜,cosplay等待,都需要学生充分理解人物,并摘抄、整理、概括出合适的语言来介绍人物特点,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过程中就是在玩中不断巩固语文阅读能力。

项目化学习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但如何更有效地实践,发挥作用,也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

戴雅丽:

《自相矛盾》这节课,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语文可以这样上!

上课老师设计任务,学生独学再合学,整堂课全情投入,虽然整堂课的时常,堪比平常的两节课,可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喊苦喊累。确实,这样的课,学生喜欢,自然不会叫苦,自然乐在其中。

学生确实享受到了福利,但我们作为老师,也要看到执教者的艰辛,我们太熟悉平常的教学模式,让我们从舒适圈跳出来,去潜心阅读,去匠心设计,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也确实伟大。

一直有听说“项目化”这个词,但是就觉得这是一个高大上的名词,离我实在太远,现在看到这个词在课堂中的生动再现,我非常震惊。当然也让我觉得原来“项目化”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是可操作的,它是有效果的,是否自己也可以尝试去做一做。

总之,任何学习方式变革,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有意义,小学语文项目化学习也是如此。我们要让自己心里装着学生,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我们的实践探索才会走得远,走得稳。

冒雨而来,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