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袁从容 > 本市信息 > 袁从容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袁从容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浏览量:2925|发表日期:2023-11-20|来自:


袁从容名师工作室第三次活动: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的研究


2023年11月14-15日,袁从容工作室的成员参与了省教研室在丽水中学举办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研究”主题研讨活动。

(一)专家引领 把握方向

自然科学也可以很有趣。浙江大学教授丁平漫谈观鸟与自然科学,从说文解字中教育的含义出发,从生动有趣的观鸟研究展开,通过“徐悲鸿的禽鸟画”、“凤的起源”、“鸟类数量统计方法选择”等案例,分享了自己关于素质教育与自然教育的几点思考,“如何在自然观察中发现科学问题,如何设计自然教育内容”等。旁征博引,学识渊博的陈述让人体会到了自然教育的魅力所在。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解凯彬教授,给大家带来《指向核心素养的生物学深度学习》讲座,他以人工智能进展为例解释了深入学习概念的变迁,并指出当下学习停留于浅层的几点现象:“碎片化的学习”“过度依赖PPT等信息技术”等,通过具体的生物学问题,例如“发烧时人胃口不好的本质原因”,提出了深度学习的五大特征,指出了教师教学中创设真实、有吸引力的情境的必要性。


 

(二)单元教学 实践示范

在课堂展示环节,丽水中学的林晓诺和新昌中学的吴苍丽两位优秀的年轻教师分别授课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发酵工程”第三节“”发酵工程为人类提供多样的生物产品”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

第一节课,林晓诺创设了真实情境“青田县蓝莓滞销”,通过提供学生“学历案”,完成“目标—情境—任务—问题—活动—评价”六环节一体化设计,情境引导任务,任务创设问题,问题设计活动,通过评价学生的回答完善活动环节,解决新问题。半开放半闭环的课堂流程引人入胜,意犹未尽。

 

第二节课,吴苍丽通过四条线“情景线、问题线、活动线、评价线”,让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视频观看、小组合作,一步步探索现代发酵技术的优点、改进、流程,构建微生物工业发酵的一般模型。授课中她播放的带领新昌中学同学参观酿酒厂的视频,瞬间拉近了两地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现代发酵工程。

 

课堂展示结束后,新昌中学的石秀芹老师做了整体教学设计分析,体现了课堂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设计思想。两位老师也分别进行说课,阐述了自己的课时设计思路。

 

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的许凯亮老师一同分享了自己的优秀课例 《通过细胞融合可产生具有新特性的细胞》。许老师通过1.学生动手实验,体验细胞融合;2.演示自制教具,模拟细胞筛选,两条教学线优化教学过程,丰富教学内容。

(三)名师点拨 追求卓越

刘恩山对几位老师的分享表示肯定,几节课例反映了浙江省新课程新课标下的成果,面临挑战,教师素养要对应提升来应对新的教学要求。他也表达了对浙江省生物能否处于前列的殷切期望。刘恩山现场通过四个问题与与会老师们积极互动,创新评课议课模式,将会场气氛推向热潮。

 

(四)专家论坛 精准指导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教研员赵玥老师从“一核、四层、四翼”为切入点,剖析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与PISA考试,以及SOLO评价之间的关联性。她展示了以“生命观念”为核心的命题框架,通过“结构与功能观”“稳态与平衡观”“进化与适应观”“生态观”“物质与能量观”这5个观念,结合5个具体情境从四个水平实践了如何考察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赵老师最后从日常教学角度提出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期望。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周业宇老师聚焦生物学重要概念的作业设计,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落实到教育本质,作业有着其重要的作用,并从作业的类型到作业评价的角度诠释了作业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最后示范作业设计的框架。

 

本工作室负责人、温州市教师教育院袁从容老师分享了高中生物核心素养视域下单元作业优化设计。她从调查作业问题所在实际情况出发,提取“好作业”密码即课标、教材课后练习、高考真题等。有效作业必须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思维”。最后还分享了具体的单元设计练习,并且制定了“单元作业反思评价表”。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陈潇潇老师分享了高中生物学在线课程开发与研究。她从开发背景、内容以及实施过程中碰到的各种技术问题一一进行了阐述。也为我们后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最后省教研员特级教师周初霞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四位专家聚焦核心素养的评价研究,借助案例,深入浅出,引人深思。本次研训探讨的关键问题即“评价”研究,试题正在“往前走”,教学也当“紧跟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