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黄静文成2023 > 本市信息 > 一周一读,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温州市黄静“名师送教”工作室第5次活动

一周一读,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温州市黄静“名师送教”工作室第5次活动

浏览量:2348|发表日期:2024-04-13|来自:

2024年3月28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研》栏目正式开通。本次教研以“依据课程标准,用好现行教材,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指导,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团队组织实施。温州市黄静“名师送教”工作室组织全体学员观摩学习了此次网络教研活动。

版块一:专家引领,深化课标理念

本次教研以小学数学《圆》单元整体教学为案例,聚焦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重难点问题,设计了课例展示、座谈研讨、专家指导、线上互动等环节。

   1.单元解读

浙江省特级教师、西湖区小学数学教研员袁晓萍老师基于学情评估、整体规划、关键课例三方面对《圆》这一单元整体教学规划与课例进行了解读。她指出圆这一单元建立在第一学段直边图形丰富学习经验之上,同时为圆柱和圆锥三维图形的学习奠定知识和学法基础。

   2.课例展示

杭州市嘉绿苑小学教育集团的金豪聪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本单元的关键课——《认识圆》。金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圆,再通过用不同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圆的基本特征,最后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基于单元视域,以大任务驱动操作展开教学,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结,以结构化呈现内容,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悟中学。

 3.在线交流

   观摩课结束后,马云鹏教授和吴正宪老师分别对本次“单元说课”和“关键课”做了点评。在交流互动环节,专家和上课教师都对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给予了详尽的解答,特别是在两位专家深入指导下,让线上观摩学习的老师们受益匪浅。 

     

版块二:学员参与,聚焦理论学习

    

    

    

    

版块三:所思所想,深化学习体会

   郑津健学习了《圆》单元的整体教学规划与课例解读,我深刻感受到了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利用现行教材、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金豪聪老师《认识圆》的这堂课,他通过播放视频、实际操作圆规画圆等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效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如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良君通过观看袁晓萍老师的说课,金老师的上课,马云鹏,吴正宪,斯苗儿等专家的互动交流,我再次认识到教学必须要确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标准,设计结构化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袁老师在图形的认识和测量纵向分析圆知识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位置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再从横向分析了解圆单元的三节关键课:认识圆,圆周长和圆面积。结合学情和课程标准要求,精心设计圆的认识这一节课,经历找寻圆形现象—画圆探究原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从生活中来研究数学,再用数学应用到生活中。让学生和听课老师受益匪浅。

   吴丽丽通过本次活动,我再次对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圆》单元的整体教学规划进行了学习。我深感其系统性与实用性。该单元从圆的基本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圆的周长、面积等知识点,逻辑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更学会了如何从整体角度把握数学知识体系。此外,教学规划中的丰富实例和练习题,也帮助我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

   刘晓青《依据课程标准 用好现行教材 落实核心素养》这个课例,不仅是大咖们对整体单元深度理解,还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原来对圆的知识以及对于单元整体的课例如何实施只是粗浅的想法,但是通过他们对教材有序有质有研的整理,以及他们是如何开展和选择关键的课例做了详细深度挖掘。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如果也花一些时间对某一个单元前期这这样的研读,衍生到数学课堂上,无形中给孩子插上一双翅膀,我相信孩子的数学素养以及未来的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吴媚媚“大单元教学设计”是指以大主题或大任务为中心,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开发,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一个结构化的具有多种课型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设计。而实践研究则是教师将“大单元教学设计”在课堂上落地实施与呈现的过程。我们教师在进行整个单元规划和课时设计,必须建立在课程标准、核心内容、基本学情的深度分析基础上的“再建构”。

   施晴晴在看过各种类型课例以及单元的说课后,对于以上三个问题我一直未寻找答案。本次学习,袁老师的说课给予我了一些启发。从说课的整体架构上来看,袁老师的说课在横向纵向梳理《圆》单元的学习体系和学习内容后,分为学情评估、整体规划、关键课例三方面进行阐述。特别值得学习的是,对于学情的评估,袁老师并不是一题一析,而是根据前测试题的整体情况,分别对圆相关的知识点,从学情情况和策略分析两个层面进行具体分析。这给予了我前测分析方式方法上的启示。

   叶君君一堂好课首先是从教师的备课开始的。教师应确定核心素养导向的目标,构建知识间的连接,从学生的学情角度出发去准备一堂课。接着,就是教师的教,哪些问题会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哪些活动会促使学生真正探究,哪些生成会促成深度学习,都是教师的“教”决定的。然后是学生的学,学生真正参与,通过活动体验知识的本质,自主构建学习路径,使学生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最后是评价,用数据量化学生的学习情况。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心里只有儿童的课便是一堂好课。《圆的认识》从备,教,学,评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处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上一堂好课。

   李琼琼通过对《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学习,我了解到如何立足单元视角,重构单元教学。从学情评估到整体规划,再到关键课例,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单元整体视角的宗旨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或者说是让学生有关联地学习知识。其中,我们不仅要读懂学生的起点和困惑,读懂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更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生活实际问题,精准破解学生的盲点和困点,聚焦学生数学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张雨锦《圆的认识》是关键课,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去研究哪些课是“藤”,哪些课是“枝”,哪些课是“脉”,形成单元知识框架。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探寻图形现象、画图探究原理、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到学习圆的重要性。在自主画圆的过程中,探究圆的特征,并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赵静今天的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实行“单元整体教学”是有利于教师对同一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全局性的有机整合,形成相应的知识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孤立地进行单篇教学,忽视了内在的联系,但其实用联系的眼光看知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结、迁移与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带上“单元整体教学”的观念,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习惯性站在整体的视角去看每一节课,用联结性、结构化的视角去观察和思考,紧紧依据课程标准,用好现行教材,落实核心素养。

   吴慧慧这次的线上活动,能够近距离跟大咖们学习,心里还是非常高兴的。从袁特的说课,到金老师的课例,以及课后的互动交流,这场数学盛宴,让我甘之如饴。我听到几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整体教研,内容结构化整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有实践,要有研究。联系平时的随堂课,课后我总会反思本节课的重难点落实如何,学生的易错点再哪里?但是这种反思还是停留在一堂课的层面,而不是从大单元视角,考虑这节课的知识与以后的知识又什么关联,哪块知识是承前启后的,什么是关键问题?像马教授提出的“半径”对周长,面积的后续知识有什么关联。这点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我所欠缺的。只有能把一节课与一节课都串起来,像吴特说的,单元教学就像一条藤,藤上的瓜就是生长在同一条藤上。现在我们不仅要以大单元视角,更要以跨学科视角去思考,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李杲通过袁老师对“图形认识和测量”学习体系的纵向解读,让我明确圆在图形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即直边图形到曲边图形的跨越。她还指出要横向梳理本单元内容,提醒我们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方式,使学生积累化曲为直、极限和等积变形的数学经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明确学习路径——借助探索性活动,深刻领悟描述性知识。让我再次感受到关键知识的获得,需要学生在活动中不断的学习和积累经验,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核心素养。

   林晓珍听完《认识圆》这节课,从找寻圆形现象,画圆探究原理,解释生活现象,最后解决实际问题,老师提供了不同的画圆工具,让学生在多样化的素材中寻找能画出圆的本质是“定点,定长”,同时在辨析谈论中明晰圆心,半径和直径,了解“一中同长”的含义。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学生,基于学生的需求,从单元整体总揽全局,整体设计教学内容,整合单元难点、要点,重点抓关键课,留出更多时间给学生探索,更广的空间去实践,让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在感悟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金茜茜1.聚焦本质,提升思维:在画圆探究活动中,师生、生生的辨析始终围绕定点、定长两大要素展开,着眼于感悟圆“一中同长”的特征。通过画圆、辨圆、验证生活中的圆一系列有层次的活动,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过程,逐步完成了圆概念的意义建构,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推理,整体建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注意挖掘生活现象、儿童经验、数学概念之间的融合点,基于儿童视角,引导学生从动作表征中感知圆的特征,在观察和推理中归纳圆的特征,有效促进了他们思维的进阶和发展。

   夏慧燕圆的认识一课是《圆》这个单元中的起始课,是接下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的关键。袁老师在教学中通过两次让学生画圆的过程,从第一次用不同工具画圆中的各种各样的“圆”到用圆规画定点定长的规范圆的体验过程,让学生感受“圆,一周同长”的特点。最后再说说在生活中哪里见到过圆以及思考窗花、餐桌、自行车轮玩抢球游戏等为什么是圆的,让学生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一致性,思考数学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感悟数学的审美价值,形成数学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主动参与数学的探究活动,发展创新意识。

   陈宁宁单元的一个课型的改变不只是名称的变化,名称背后可能更多的叠加了对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解。原来我们对于课的理解就是新授课,练习课和复习课。但是现在,我们把新授课分成两种,一种是带着孩子学习这个单元或者是这个领域知识当中最重要核心概念的关键课。还有一个就是孩子运用了关键课的学习以后,可以自主的来进行迁移学习的这样的一种个性。同时练习课现在也把它叫做练习拓展课,也就说我们的练习课除了要承载巩固练习的作用以外,它可能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拓展,所以目标价值应该是更高的。希望能从单元慢慢的走向单元外,教材外,带着孩子进行拓展和应用。

   李文嘉如何通过学科实践活动,建立圆的知识和应用之间的关联?金老师这堂《圆的认识》通过连贯、进阶的学习活动帮助孩子深刻地领悟陈述性知识。从驱动性问题“为什么这些物品是圆形的?”出发,引发学生对圆的特性的探索。通过提供多样的材料画圆,给孩子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发认知冲突,用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对圆的本质特征进行讨论。最后用本课探究到的特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从课本延伸到生活。值得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有启发性的、挑战性的大任务,以大板块给足孩子时间空间去操作、去实践、去领悟、去表达,实现核心素养的构成。

   林牡丹在春暖花开的春天,有幸与袁晓萍团队关于《依据新课标 用好现教材 落实核心素养—以圆单元整体教学为例》活动来一场邂逅,给我打开了一扇“深度教研的窗”。深度教研打破了平时的教研活动是精心打磨过的一节示范课,而是围绕新课程标准、深度解读教材、精准分析学情和单元整体规划展开得有结构的教研,不仅有深度,更有准度,还能引发思考促进思维,是有生命力的教研。

   叶燕燕今天学习了依据课程标准,用好现行教材,落实核心素养主题学习。深刻感觉落实核心素养,进行结构化教学,其实就是要进行结构化的单元整体教学。必须做好梳理单元知识分类和思维指向后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本单元中,例如:结合“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与方、圆与生活”具体阐述“圆”单元整体设计,教师应该关注”设计型、实验型、综合性、调查型”课堂,以关键活动统领整个单元教学,以思维指向为任务的核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求解能力,评判性思维、实践性思维。

   刘佳听了金豪聪老师的《认识圆》这堂课收获颇丰。《认识圆》是支撑整个单元教学的关键课,为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奠定基础。从认识圆,让孩子通过探究圆的特性解释圆形现象,再到让孩子去寻找生活中用圆的特征去解决的问题,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探究,最后把学习场域从教室拓展到操场,让孩子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解决了许多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实践价值。

   胡常常听了圆这个单元的整体设计的线上教研,真的觉得受益匪浅。去年我刚好任教六年级上册,我就没有过度去设计关键课例《认识圆》,主要还是让学生以记忆的方式去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教授学生圆规画图的步骤。所以到了后面,感觉学生就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金老师的这届课设计就非常的扎实,先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让学生去理解画圆的本质上就是要先定长和定点,让学生在探索操作中去感受,再规范画圆,这样学生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另外,听了专家们对于整体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路,真的越发觉得思路清晰了很多,我们在每个单元如果都是以这样的思路去上课,的确会更加有效率。

   缪茜茜《认识圆》本节课给我的主要感觉是前后呼应,通过画图这个实践活动认识圆的基本特性,最后通过所学习的知识重新用数学思维解释生活中的这些现象,最后还提出了:如何修复残缺的古钱币?将圆的学习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总体教学,呈现出浓浓的生活味和数学味。在尝试画圆阶段,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探究,通过学生作品之间的对比,总结出圆的基本特性:半径、直径、圆心……跟我们以往的课堂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概念。

   潘贤伟听了袁晓萍老师的单元说课,我发现单元整体教学是立足单元整体视角进行结构化的教。不仅在单元整体视角上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纵向梳理该单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梳理整个单元时,本单元的关键课要挖掘其与本单元其它关键课的联系,即吴正宪教授所描述的藤曼关系。在平时传统的练习课升级为练习拓展课,因为有些练习是常态的,有些练习是拓展的,发展学生的思维,练习和拓展是整体。像圆的概念、周长、面积还可以设计综合练习和长作业。总之,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视角下,备课要像斯苗儿老师讲的,备到这,想到那,让整个单元教学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是单元结构化的教学,让整个单元的知识都关联起来。

   徐秀在直播平台上聆听了袁晓萍老师对《圆》单元整体教学规划与课例解读,观看了《圆》单元的关键课例及专家对整体教学的研讨,我看到了对《圆》这一单元研究的深度与广度,高质量的图形学习在孩子中间真正的发生,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及综合实践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地,这样高质量的教研值得我好好学习。袁特提到,三个问题分别指向孩子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多大、活动经验支持力有多少、认知体验的需求度在哪里。给我们后续研究其他的单元或课例做学情评估提供了很好的三个维度,我们往往在学情评估时多会关注孩子的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对于自主探索的空间和认知需求程度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潘慧莹本节课例设计,处处可闻学生思维拔节生长的声音。对于圆的认识,老师并没有生拉硬拽,而是抛出“生活中这些物品为什么是圆形”这一问题,给学生埋下一颗思维发展的种子,让学生继续探究,在画圆实践活动中归纳画法:定点、定位,以及逐步认识圆的特征,把圆的特征和原理物化、操作化、可视化,再复杂和困难的学习内容都能在和孩子们轻松幽默愉快的探讨、思辨和互动中自然而深刻地习得,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和悟中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发展学生思维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每一次求知,皆是美妙的启航,本次“云”研修活动我们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搭建起一座学习的桥梁,使得他们在教学相长的道路上,心得启迪,思维迸发。我们将砥砺前行,谱写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

                                               撰稿:李 杲

                                               编辑:李琼琼

                                               审核:黄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