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温州市张寰宇“名师送教”工作室第26次活动在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举行。活动主题为“基于学情的初中语文主题复习”,活动形式为研讨课与评课沙龙。
课堂研讨
本次活动的研讨课由温州市第二十一中学的朱楠霸老师和工作室主持人张寰宇老师同课同构,在两个学情截然不同的班级分别执教《托物言志类散文复习》。
朱老师从学生的真实困惑“如何精准把握景物特点并抓住作者想要抒发的情志”出发。他先通过朗读接龙唤醒学生记忆;再引导学生借助 “删除法”“替换法”深入语言文字,发现“我”移情于物的写法;随后,要求学生聚焦一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前后关键比较,在“物”的变化图的绘制中理解物与“我”相互交融的关系;最后,邀请学生借“翠竹”“紫藤萝”撰写中考祝福语,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张老师将“为即将中考的九年级学长学姐们制作一张温馨祝语卡”这一核心任务前置,以微项目的方式驱动课堂学习。张老师先要求学生将《井冈翠竹》《紫藤萝瀑布》中最激励人心的描写“物”的句子抄在祝语卡上,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删减、替换的方式思考这些句子为何激励人心,以理解作者移情于物的写作方式。随后,他邀请学生通过比较联读的方式,依据文章进行配图,配上相应的关键词,并把启发转换为祝颂语。在“愿学长学姐们像茅竹一样,永远向上、向阳生长”的祝语转化中,学生得以理解物我之间相互交融的关系。
评课沙龙
两节精彩的课堂展示后,由潘怡佤老师主持评课沙龙,刘聪达、郭丽娜、叶丛、廖海微四位老师分别从学情基础、任务设计、师生对话、复习效果四个角度分享观课思考。在互动讨论中,大家形成以下共识:
1.期末复习应建立在学生的真实困惑之上,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清晰呈现学习收获。
2.“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在学情较弱的班级亦能发挥驱动力,但要拆分环节,利用好课前的学习时间,让课堂的深入思考建立在充分的自主学习之上。
3.要相信坚持的力量。不能因为学情薄弱,就剥夺学生独立思考、掌握方法的机会,让课堂在“灌输—记笔记”的模式中失去活力。只要我们坚持,学生就能学会。
文字:洪贞贞、叶丛
图片:洪贞贞
审核:余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