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伊始,一场专业阅读分享会拉开了序幕,成为启迪思维、深化理论认知的灯塔。在主持人吴秋月的精心组织下教师们分别就学教评一致性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深入解读与分享。陈丽尉老师带来的《齿轮・阶梯・导航仪——学教评一致性驱动的结构化课堂新样态》,以精妙的比喻解构了学教评三者的联动机制。她将教学目标比作 “齿轮”,驱动教学与评价的咬合运转;把教学过程喻为 “阶梯”,让学生在层级评价中拾级而上;将评价体系视为 “导航仪”,为课堂转型指明方向,引发参与者对结构化课堂的深度思考。林芳蜜老师在《以学促教,以教促评——学教评一致性赋能新时代教师》中,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切入点,揭示了学教评一致性对教师成长的赋能效应。她通过 “课前预学评价——课中教学调整——课后反思改进”的循环模型,展现了评价如何成为教师教学改进的镜鉴。这场阅读分享会不仅拓宽了教师们的理论视野,更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阅读文献,他们对学教评一致性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与认识,为后续的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
实践交流,共享智慧火花
如果说阅读分享会是理论的盛宴,那么实践经验交流环节则是实践的智慧碰撞。在黄锦秀老师的主持下,八位教师围绕“学教评一致性”这一主题,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精彩的分享。邹淑倩老师的《素养落实:培智生活数学课堂的学教评实践》,聚焦数学素养在课堂中的落地路径,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培智生活数学课堂中实现素养的有效培养。暨慧慧老师的《学教评一致性理念下生活数学表现性评价任务设计优化实践》,则深入解析了评价任务的设计逻辑,为教师们提供了评价任务设计的具体思路与方法。王小珍老师的《破界・重构・生长:学教评一致赋能课堂教学的价值与实践》,则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课堂教学的重构思路,为教师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视角与思考空间。此外,周碧娴、范小枝、蒋小秋、陈旭野、曹媛媛等老师也分别结合各自的学科案例,分享了学教评一致性在培智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
这些生动的实践案例不仅展示了学教评一致性在特教课堂中的多元可能,更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活动的最后环节,工作室主持人黄锦秀老师对即将到来的暑期实践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与要求,为教师们指明了未来成长的方向。黄老师首先总结了本次活动的收获与成果,强调了学教评一致性在特教课堂中的重要性。随后,她布置了暑期任务,包括持续专业阅读、观摩学习提升、梳理总结反思。同时,她推荐了《新课程关键词》《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等专业书籍,鼓励教师们利用休闲时间深入阅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专业知识储备。此外,黄老师还强调了总结反思的重要性。她要求全体成员对近两年来的工作室研修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梳理,从活动开展、成果取得、个人成长等多个维度进行总结,撰写研修报告,为下一期工作室结业交流做好准备。这一要求不仅是对教师们过去两年研修成果的检验,更是对他们未来成长的鞭策与激励。
本次云端研修通过阅读引领、实践交流与任务部署三大环节,为特教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成长与共享的平台。它不仅深化了教师们对学教评一致性的理论认知与实践探索,更为他们未来的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我们相信,在学教评一致性的探索道路上,特教教师们将不断前行、不断创新,为特教学生的成长搭建更科学的教育桥梁。
文/毛月期
图/邹淑倩 暨慧慧
审核/黄锦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