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郑银凤初中数学“名师送教”工作室第十四次活动在龙港市第一中学外国语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学员沙龙+专题讲座”为主要形式,涵盖中考数学试题分析、课堂教学策略、数学文化融合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等多个热点议题,旨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与学科教学创新。
◎学员分享:多维解析,教学相长
在学员沙龙环节,多位教师结合具体题目和教学实践,展开深度交流与思维碰撞。
陈应岳与叶海滨老师以《2025浙江中考第16题》为题,展示了七种解题路径,贯通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梯形等重要几何知识,强调“以题带点”的教学策略,并通过对原题的合理改编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本质。
王妍和林健慧老师聚焦《有理数的运算》,从运算能力的内涵出发,借助课前检测分析学生典型错误,提出“忠于教材、激发内驱、增强自控学习”的教学改进路径,显著提升学生的运算正确率。
孙朝阳老师以《2025浙江中考第15题与数学文化》为切入点,挖掘其中蕴含的杨辉三角文化背景,强调数学文化在初高衔接和教材拓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数学应回归文化和联系实际。
方必况和温聪聪以八年级期末卷第22题为例,运用学生测试数据、诊断学生答题障碍,并引入AI比对答题过程与得分情况,引发在座教师对“科技+数学”教育模式的深入思考。
项梦蝶与施莉莉老师以七年级期末卷第23题为例,指出学生在题目阅读、信息提取与数学建模方面的薄弱环节,建议要加强读题能力和多维度寻找等量关系的指导与训练。
吴佩雯老师系统梳理了《角平分线三大全等模型》,总结学生常见错误及辅助线添加策略,强调几何基本图形提炼和构造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华允特和林光喜老师通过对比2024与2025年中考第23题,指出新题在难度与区分度上的提升,建议教学应强化知识整合、数形结合与多解拓展,真正推动学生素养发展。
◎专题讲座:AI赋能教育,素养引领教学
温州市教师教育院吴春老师通过远程连线开展题为《数学教师的AI工具箱:从备课到教研的若干场景应用》的讲座。她现场演示了夸克、通义、腾讯元宝等AI工具在智能批改、拍题翻译、文件扫描、音视频速读等方面的实用功能,并组织教师进行实操练习。她强调,“AI是服务教育的工具,教师应善用而不依赖”,为在技术浪潮中保持教育的主体性指明方向。
龙港一中外国语校区的陈治国老师则在《为素养而教:初中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教学修炼》讲座中提出,面对人工智能与教育多元发展的新时代,教师应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精准练习的设计者、学生成长的规划者与反馈者”,成为真正的思维教练和科学精神引路人。
◎活动总结:回顾与展望
浙江省特级教师、工作室主持人郑银凤对本次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她回顾了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的研修历程,并明确提出每位学员应力行“六个一”计划:读一本书、上一堂课(写好精品教学设计)、命一套卷、评一节课、写一篇论文(案例)、做一次观点报告。她还推荐了一系列教育学与数学专业经典书目,鼓励教师通过“读、做、讲、写”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活动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热烈的交流中落下帷幕。工作室成员纷纷表示,此次沙龙不仅拓宽了教学视野,也增强了将前沿教育理念融入课堂实践的信心。
郑银凤名师工作室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支“教学有法、研究有力、育人有道”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持续推动温州地区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