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戈 > 工作室公告 > 立足学法,走向文本的深处 ——记金戈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

立足学法,走向文本的深处 ——记金戈名师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

浏览量:2017|发表日期:2017-01-05|来自:金戈名师工作室第三期活动

20161122日,金戈名师工作室赴龙湾区海滨中学开展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文本解读的课堂学法指导”,金戈名师工作室成员和海滨中学语文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活动,陈园园老师和赵倩老师分别开课,余晓琴老师和陈佩娴老师进行点评。


       陈园园老师执教《<< span="">名人传>导读》,她以《名人传》为例,首先用履历表的形式指导学生泛读,借助时代坐标梳理人物生平,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借助他人坐标精读、跳读文章部分内容,以爱人特雷泽引导学生感受贝多芬内心的柔情,借助拿破仑和歌德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真性情;自助自我坐标继续精读文章,让人看到贝多芬的痛苦与伟大。整堂课,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主人的内心世界,让人体验了伟人的英雄气概。赵倩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赵倩老师采用了比读和细读的方法,通过课文顺序和小说情节的对比、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变化、态度的变化的比较,逐渐走向文本深处,然后通过对菲利普夫妇的评价引出整个社会对钱的态度,对比突出“我”的不同,整个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在赵老师的引导下,读出了文本深处的文字,激发出别样的精彩。



两位老师的教学都展现了工作室一以贯之的理念——“根据文本特质,细读文本,指导学法”,让学生在不同课型和不同文体中习得不同的学法,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海滨中学语文组老师的一致好评。随后,两位老师进行了简短的说课,余晓琴老师认为陈园园老师的课是一堂既接“天”气又接“地”气的一堂课,着眼点小,针对了学生的学情;抓手得力,逐步呈现出一个丰富、立体的贝多芬,让人感受到伟人精神血脉的传承。陈佩娴老师认为赵倩老师的是一堂真正的小说课,从顺序入手,以对比为法,通过反差读出人物的心理,折射出人性,从而读出了作者的同情。整堂课有小说内容、策略和方法的跟进,十分精彩。

听评课结束后,海滨中学的老师意犹未尽,就自己教学中的疑惑同工作室成员进行了交流。如:如何安排学生阅读时间? 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 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的专长和教学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解答。活动由金戈老师作结,他指出:把传记当成传记来教,把小说当成小说来教,关注学法,找到文本的特质,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效。

活动结束时已是华灯初上,工作室成员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继续前行。